2018年4月4日,北京红桥市场的部分党团员来到陶然亭公园高君宇和石评梅安息的地方进行悼念活动(图片来源:paike.qianlong.com)。北京拍客通讯员月份牌摄
在陶然亭公园石桥南锦秋墩的北坡前,有一片茂密的松林。在松荫的覆盖下,矗立着两座紧靠在一起的白色大理石墓碑,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活动家、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高君宇和他生前的女友、五四运动时期的革命女作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石评梅安息的地方。
高君宇于1896年10月22日生于山西静乐,后考入北京大学,于1918年结识了李大钊,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1921年,高君宇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批党员,曾任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任书记,党的二大上当选中央委员,后因积劳成疾,于1925年3月5日因急性阑尾炎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终年29岁。人们根据他生前的遗愿,把他的灵柩安葬在陶然亭畔。
高君宇病逝不久,石评梅不幸于1928年病故,年仅26岁。人们将她安葬在她生前是那样一往情深地爱着的人的坟旁。她的坟前同样竖起了一个方锥形的洁白如玉的墓碑。
五十年代初,陶然亭公园建园时,园中旧坟都被迁出,高石墓也被迁至南郊人民公墓。1956年,周恩来同志在审定“北京建设规划图”时说,“革命和爱情并不矛盾,留着它对青年人也有教育”。同年8月24日,高石墓迁回公园,邓颖超同志曾六次来园悼念。文革中,高石墓的墓碑被拆除,1983年,有关部门将高石墓照原样恢复了起来。1986年,北京市团委等16个单位在高石墓原址上建成两人的雕像。2014年9月30日是第一个烈士纪念日,这里也是北京市八个举行公祭仪式的地方之一。